一國若缺乏產業競爭力,要維持高生活水平,只能靠舉債度日或債留子孫,也就是,這一代人先花掉未來一代(兒輩甚至孫輩)的資源,讓下一代去負擔他們活在當下、先苦後甜的人生。從清廉印象指數來看,希臘、意大利等國不過是冒牌貨,並非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在希臘,辦事講人情、要送禮,政府稅收寬鬆,逃稅普遍,黑市經濟龐大……,在許多方面較像第三世界國家。希臘是個亟需脫胎換骨的國家,其面對債務問題,並非單純、一時的流動性,而是涉及深層結構與文化、政治因素。馬來西亞卻朝同一方向發展,又何時才能懸崖勒馬?
(照片來源/The Malaysian Insider)
【文/孫和聲】
說到債患,一般人經常聯想到落後的第三世界,如上世紀八零年代,不少非洲與南美洲國家的倒債事件。只是,近幾年來,反而是發達國家的債患最引人注目。事實上,從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Debt-to-Gross Domestic Product Ration)計算,在2013年,前十名盡是發達國家,其中日本227%,希臘186%,意大利146%,居前三名。其他如葡萄牙、冰島、愛爾蘭、法國、英國、比利時和美國則依序為第四至第十名,均超過100%!西班牙與加拿大也各佔99%與97%,名列第十一、十二名。這確是發人深省的現象。
這令人不禁質疑,發達/先進國家究竟怎麼了?何以債務面比多數發展中國家還差?對此,有許多不同的綜合理由,如福利支出過大論、全球化論、科技進步論、貧富兩極化論、中產階級萎縮論、民主變質論、企業福利論、財閥政體論、全球經濟失衡論、新興經濟體崛起論等等,各種具體情況並不一致。
預算赤字夢魘籠罩希臘
就希臘而言,雖是發達國家的一員,如在2013年,其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全球排名第二十九(馬來西亞第六十名),2012年人均收入排名第四十八(馬來西亞第八十七)。但希臘在公共財政與國際貿易中的經常帳(current account)中,長期出現赤字,是個典型的雙赤字國(twin deficit)。這是最容易出現財政問題的結構性特徵。
美國與英國雖也長期出現雙赤字,卻能從資本帳戶(如外資的流入)中,彌補經常帳赤字,但希臘沒有這項條件。日本的公共債務佔比雖較希臘高,卻是個通常經常帳出現順差的國家,外加上日本國內儲蓄率高,足以支撐95%的公共債務,但希臘無沒有這項條件。希臘的公共以外債務為主,又因為是歐元(Eurozone)成員國,沒有貨幣自主權,當然也無法用低利率、貨幣貶值、量化寬鬆等政策工具,來緩和財政壓力。
馬來西亞的情況則是,雖然自1997年金融貨幣危機以來,便長期出現年度預算赤字,卻長期享有經常帳盈餘,如在2012年,經常帳盈餘為186億美元,是全球第廿四大盈餘國(德國、中國與沙地阿拉伯為前三大盈餘國)。此外,馬來西亞國內總儲蓄率較高,可佔到GDP的三十名,公共債務中也有70%為內債,使得馬來西亞公債較為穩定。當然,由於是貨幣主權國,馬來西亞也可用低利率、寬鬆的貨幣政策、把公債貨幣化等手法,來紓緩公債壓力。據此而論,雖然公債佔比為GDP的53%(若加上政府保障的16%債務,即或有債務Contingent Liability,則接近70%),短期內還是可控制的,即不會出現違約(default)。
當然,這並不等於說,馬來西亞就可以高枕無憂。馬來西亞雖有其優勢與較健全的基本面,如較多元化的經濟結構、銀行系統資金額充裕、多數大企業有利潤、有正向的經濟增長(希臘則是從2009-2014年,經濟萎縮約25%),但也面對不少挑戰,如:
一、國家大宗商品價格不振,損及經常帳盈餘;
二、公共債務多用於消耗性而非生產性投資;
三、家戶債務偏高;
四、經濟增長前景不佳,如高債務拖累生產性投資;
五、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
六、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國);
七、美國可能升息,導致資金外流等不利因素。
一、國家大宗商品價格不振,損及經常帳盈餘;
二、公共債務多用於消耗性而非生產性投資;
三、家戶債務偏高;
四、經濟增長前景不佳,如高債務拖累生產性投資;
五、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
六、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國);
七、美國可能升息,導致資金外流等不利因素。
發達國家為何債務纏身?
在一般人的理解中,發達國家理應具備競爭力,為從事高增值(high value added)產業與生產力較高的先進國家。只是,事實並不盡然如此。從生產面來看,擁有1千1百萬人口的希臘,因2009年以來經濟萎縮,GDP已從2010年的3,110億美元,掉到2012年的2,490億美元。這顯示出,增長並非理所當然,也可以是倒退的。同理,出口萎縮也會抑制增長。1998年時,馬來西亞也經歷了萎縮7.4%。於是,便涉及了增長的素質(quality of growth)及可持續與否的挑戰。
在2012年,希臘的GDP結構為:服務業佔80%,工業16%(其中製造業佔10%),農業佔4%。如此結構,表現在支出面便是,在支出出面的GDP結構中,消費佔了90%,投資僅佔14%,而進口面是-5%。可以看出,這是個偏重靠消費而非投資與出口為主的經濟體。顯見,它出現雙赤字其來有自。一國若缺乏產業競爭力,要維持高生活水平,只能靠舉債度日或債留子孫,也就是,這一代人先花掉未來一代(兒輩甚至孫輩)的資源,讓下一代去負擔他們活在當下、先苦後甜的人生。
這種不負責任的社會,理應越早破產越好,否則遺留給後代的禍患更大。希臘在政治上是頗為民粹主義(populist)國家,政客只求討好選民,執政黨甚至可以為了加入歐盟假造資料。在1999年入歐被拒,便在2001年用假資料過關,但卻成了贏者的魔咒(winner’s curse)的受害者。照理說,若沒實力就不應該入歐,以免失去產業與貨幣政策的周旋空間。硬要加入歐元區,更要重組產業,迫使產業升級,但希臘卻只想不勞而獲。不思進取的結果,將進一步削弱產業競爭力,工業首當其衝。
希臘人口只有1,100萬,公務員卻高達70萬人,且待遇較民間部門高,使得政府收入的極高比重花在公務員薪資和養老金。更甚的是,它有25%人口為60歲以上國民,儼然是高齡化社會,成了「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高負擔社會。在2012年,政府收入僅佔GDP的33%(馬來西亞是20%,惟只限中央政府,不包括州與地方政府),而支出則佔48%,世界排名第十二,可與西北歐同列;馬來西亞政府支出則佔GDP的25%。長期收不抵支的結果,當然就是舉債度日,過一天算一天。事實上,許多歐元區國家,尤其是較窮的東歐和南歐,便不滿歐盟對希臘的金援紓困(bail-out),認為此舉是養懶人、不公平。這也難怪歐盟要希臘削減公務員和養老金。
(照片來源/khabarpahang.blogspot.com)
民粹泛濫經濟深陷災難
希臘陷於相對孤立,得不到歐盟多國同情,特別是金主德國同情的主因之一,除了政府只求討好不求好外,還因為希臘是個既民粹又腐敗的撒謊國家。以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為例,早在2007年希臘在全球180個國家裡名列第五十六,比馬來西亞的第四十三名還差。腐敗加上民粹終至鑄成破產。
從清廉印象指數來看,希臘、意大利等國不過是冒牌貨,並非名副其實的先進國家。在希臘,辦事講人情、要送禮,政府稅收寬鬆,逃稅普遍,黑市經濟龐大……,在許多方面較像第三世界國家。希臘是個亟需脫胎換骨的國家,其面對債務問題,並非單純、一時的流動性(即現金周轉不靈的問題),而是涉及深層結構與文化、政治因素。馬來西亞卻朝同一方向發展,又何時才能懸崖勒馬?
究其實,如何處理債務危機,基本上不出三種看法或對策:一為落實節約措施;二為進一步擴大增長與支出,以求死裡逃生;三為要求大幅減債,戮力推動根本性改革
http://www.pfirereview.c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