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峡时报》报道,一名新加坡的小米用户投诉,他的个人信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披露。这名用户说,他在使用小米手机后,收到很多来自外国的垃圾电话。

目前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委员(the Personal DataProtection Commission)会正在调查这项投诉。
此前小米曾在香港、台湾分别曝出私自上传用户资料,台湾“国家传播委员会”宣布已开展调查。小米公司刚刚发布的小米4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其中“抄袭”一词一直伴随小米4左右。








这家成立四年的公司,遭遇到了“诚信”的瓶颈。
先抵赖后承认:小米在海外连遭“泄密门”
8月8日,有台媒报道,小米手机会偷偷传送用户资料至其位于北京的服务器,涉嫌盗取用户隐私,对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困扰。
报道刚出炉时,台湾小米方面曾对此否认,并表示小米手机内所有应用都会取得用户的同意后再采集信息。
但到了8月10日,小米科技在facebook上发布紧急声明,承认了此事,并推翻了之前的说法:小米证实的确有一个内置于小米手机系统内的“网路简讯”服务,在未经使用者同意的情况下会自动启动,将使用者的电话号码、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及IMEI码(国际移动装置识别码)回传到小米服务器上。
另外,小米也证实了透过这个网路简讯服务回传北京的使用者电话号码没有加密,而是采用明码传递。这种明码传递会让小米用户暴露自己的电话号码,从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收到不少骚扰电话。
虽然小米就此事进行了道歉,并声明所有服务“未经用户允许,不会主动上传涉及用户隐私的个人资讯和资料,但并未解释为何仍会被发现有这个自动启动的“网路简讯”服务。

小米虚报销量遭罚:先致歉后认罚
小米因“直播会观看人次数据不实”而致歉的事件刚落幕,6天后小米首次因“数据不实”而受到处罚。小米总部、台湾小米对此先后致歉。
7月底,台湾“公平委员会”通报小米数据造假,并开出60万新台币(约12.4万人民币)的罚单,而据上述委员会调查,小米宣称分别开放购买的10000台、10000台、8000台红米手机,与实际开放购买的数量并不符。
据调查,台湾小米在去年12月9日、12月16日与12月23日共举办三次网络抢购活动,宣称上述三次抢购分别在“9分50秒”、“1分08秒”、“25秒”内售罄。事实却非如此。
针对这一处罚,小米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很快做出回应并公开致歉,承认少卖了30台手机。

小米发布会数据造假致歉:先抵赖后认栽
随着小米的快速发展,“欺诈”一词也伴随左右,2013年末一篇名为《高通骁龙MSM8x74AB系列处理器科普贴》的文章突然出现在小米官方论坛上,指明小米3联通版用8274AB代替了原先宣称的8974AB芯片。
关于“欺诈”的指责一度让小米公司陷入尴尬,其解释称,之前与高通公司的技术交流文档“不严谨”,于是“一直使用骁龙8974AB统称整个骁龙800 8x74AB系列产品”。
“不严谨”的解释并未帮助小米顺利开脱,反而在部分小米用户心里蒙上一层“被掉包”的阴影。
7月22日,小米科技在官网上推出了“2014小米年度发布会直播”、“砸金蛋”活动,根据直播网页顶部红色粗体数字的提示,共有超过2亿人次在线观看了其发布会,回帖超过2亿条。







然而,据媒体记者在第三方网站上查询到,小米网站全站在22~23日的真实PV(访问量)数据只在百万量级,如果分配到直播网站,其真实PV仅在十万量级。
“我们并没有说我们的PV是两亿次。”小米科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每看一张图片就记录1个人次,而之所以不按照PV数统计观看人次,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面对数据质疑,7月25日小米发布了五百余字的致歉回应《关于2014小米年度发布会直播页面文案措辞的说明》。回应中称“截止7月25日下午2点30分互动总数达到了约2.2亿次,但因在页面呈现文案上措辞不够严谨,页面显示为xx人次观看,给部分人士造成困扰。目前已将显示文案修正为互动次数,对此给大家造成的误解我们深表歉意。”
小米在国际化之路上走得并不顺畅。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近期刊登文章称,尽管小米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因抄袭苹果设计,小米很难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本土。
小米虽否认存在抄袭,并一再强调自己是创新性企业,不过要登陆产品创意和知识产权保护极为严格的美国,小米必须停止抄袭竞争对手,否则只会面临法律诉讼。

Post a Commen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