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由民眾上傳網路的照片可見,行駛中計程車也被掃中:

疑似遭擦撞的計程車:

網友上傳現場畫面,父親抱著孩子安撫:

 
所謂飛機的“黑色十分鐘”,是指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階段的三分鐘與著陸階段的七分鐘。但事故一旦發生,一分半鐘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
所謂飛機的“黑色十分鐘”,是指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階段的三分鐘與著陸階段的七分鐘。但事故一旦發生,一分半鐘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此時無論是一個常識的錯誤或是設備使用的不熟練都足以致命。




專家如下建議對乘客逃生更有幫助:
1.盡量不要與同伴分開坐,避免發生空難時尋找同伴,減少了有限的逃命時間。即使分開坐了,也切忌等在原地,可自行積極逃生。

事故瞬間反應要快面對事故時,要第一時間跳出大腦空白狀態,冷靜做出選擇。如果飛機正在緊急迫降,要按乘務員的指示採取防衝擊姿勢:小腿向後收,頭 部前傾盡量貼近膝蓋。這個姿勢可以降低旅客被撞昏或者脊椎受傷的風險。有嬰兒的父母不要把嬰兒抱在懷中,因為嬰兒可能在衝擊下被拋離,且墜機時父母往往身 體前傾,會壓住孩子。

飛機成功迫降後,要立刻解開安全帶盡快離開飛機。如果有空乘人員組織疏散,一定要聽從安排,一股腦兒地湧向出口極有可能堵死求生通道。

平時儲備逃生知識很必要能否在飛機失事的瞬間逃生,不僅僅取決於你的臨場反應夠不夠快,專家如下建議對乘客逃生更有幫助:

未雨綢繆,提高生還幾率

能否在飛機失事的瞬間逃生,不僅僅取決于你的臨場反應夠不夠快。長期研究空難的澳大利亞教授蓋里爾指出,幾個未雨綢繆的選擇能提高乘客的生還幾率。

1.不要與同伴分開。
一家三口乘機旅行時,如果分開坐,一旦發生空難,彼此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尋找同伴,這無疑減少了有限的逃命時間。如果不得以分開坐了,記得告誡孩子不要在原地等著父母來救,要積極逃生。

2.認真听乘務員講解,熟讀安全手冊。
旅客往往認為每架飛機上的講解都一樣,沒必要細听,但事實上不同機型的逃生口都不一樣。

3.數一數距離逃生口有多少排座位。旅客很難做到每次買機票時都特意買哪個具體的座位,那麼記得數數你和最近的兩個逃生口之間隔著多少排,以便能在一片黑暗和煙霧中迅速摸著椅背到達出口。

4.忘記下拉氧氣面罩
旅客一般都知道在遇到緊急狀況時要戴上氧氣罩,但面罩並不是你戴上了就自動供氧。很多人恐怕都會忘記下拉面罩這個細節,事後還投訴面罩壞了憋死人。
5.砸窗戶逃生

一些旅客試圖像坐汽車一樣,用手機等堅硬物體砸破窗戶逃生。但飛機的窗戶經特殊加工,即使用槍也難擊碎,何況人的力氣?砸窗只是浪費時間。
6.直接從機艙斷裂處跳下

飛機墜毀後機身變形,可能產生破口,一些旅客情急下企圖直接跳下飛機求生。但機身離地好幾米,直接跳下易致殘,最好借助救生滑梯。


事故瞬間反應要快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迎面一輛汽車飛馳而來,我們當中很多人腦中瞬間一片空白,下意識的反應不是馬上跳開,而是僵立原地等著車子撞。這種“來不及 反應”,是人面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飛機爆炸前,機上旅客坐以待斃的事也確有記錄。因此旅客首先要鍛煉自己的是第一時間跳出大腦空白狀態,冷靜地做出選 擇。

如果飛機正在緊急迫降,要按乘務員的指示采取防沖擊姿勢︰小腿向後收,頭部前傾盡量貼近膝蓋。這個姿勢可以降低旅客被撞昏或者脊椎受傷的風險。有嬰兒的父母不要把嬰兒抱在懷中,因為嬰兒可能在沖擊下被拋離;且墜機時父母往往身體前傾,壓住孩子。

飛機成功迫降後,旅客要立刻解開安全帶逃離。迅速解安全帶這條建議乍听下有些可笑,但在緊急狀態中,即使是機組人員也會犯下解不開安全帶的錯誤。下一步就是盡快離開飛機。如果有空乘人員組織疏散,一定要听從安排,一股腦兒地涌向出口極有可能堵死求生通道。

成功離開飛機後,哪怕擔心機內的家人,也不要留在飛機附近。飛機即使不爆炸,也會因為燃燒產生有毒氣體,旅客應馬上跑到飛機殘骸的上風頭。
認識“黑色10分鐘”

乘坐飛機旅行對現代人來說已是越來越平常的選擇,但由于飛行在天空這塊人無法掌控的區域,人們潛意識中不免認為飛機是一種很危險的交通工具。

事實如何呢?據國際民航的統計,飛機失事幾率遠小于其他交通工具,坐飛機比坐火車、汽車等更安全。但飛機失事常在瞬間,如果在高空,除非能順利迫 降,否則一旦墜毀往往同時引發爆炸,旅客生還的幾率極小。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空難的後果又是最嚴重的。但不少對逃生常識一知半解的旅客懷有僥幸心理,對起 飛前空姐的演示和機上的逃生手冊視而不見,一些慣坐飛機的旅客對逃生設備的使用方法也不熟。

所謂飛機的“黑色10分鐘”,是指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階段的三分鐘與著落階段的七分鐘。但事故一旦發生,留給機上旅客的逃生時間遠沒有三 分鐘、七分鐘這麼長

。業內人士認為,失事後一分半鐘內是逃生的“黃金”時間。此時無論是一個常識的錯誤或是設備使用的不熟練都足以致命。

http://www.life.com.tw

Post a Comment

 
Top